那老翁望着红彤彤的炉火,嘿然惨笑:你们没瞧见,流民多了么?
四方战乱,也有数十年了,却似乎总是离江南甚远。偶一窥之,也不过是州府中的官卿又换了一个。这老翁平素里性情古怪,与同侪也不甚相得,是以众人并不以为意。
倒是宋祈年留了心。永平年间五方之战,宋家尽皆惨死,只他一人幸存。十二岁的少年浑浑噩噩南下,因缘际会,在吴州落了脚,从一个小小杂工,做到如今香和斋的饼匠长,到得如今,也有十余年了。吴州自古江南福地,好似这乱世中的一处桃源,任外头如何天翻地覆,这里只是自顾自地安逸着。
他虽有些心思不属,然这十余年里,流言虽多,却并未当真出过什么大事。于是听过便罢,招呼众人做事。
一日劳作,终盼得天黑关店。耳畔听得巡街衙卫呼喝阵阵,想来是在盘查和驱赶进城的流民。店中做工的都是本地人,到得天黑,偌大香和斋便只剩他一个了。虽然劳累,毕竟年轻体健,待食了一大碗白水鸭汤饼,又将那韭菜烧饼吃了许多,便觉得腹中暖暖,又是一身力气。于是起身,去备明日的食料。
吴州店肆,工匠多是雇佣而来。手艺人凭手艺吃饭,佣金自也公道。然他当年为求活命,却是卖身入了奴籍的。如今再想脱籍,不啻登天。幸而他手艺过人,又有心机。周旋之下,倒也为自己谋了个存身所在。主人无法为难于他,旁人亦不敢轻侮。叹乎无甚自由可言,进退所在,都只在这方圆几里的坊市之间罢了。
活计做罢,已是月上中天。院中一树杏花正自摇曳,疏影斑驳,落于青砖之上。那浮动的暗香里,断断续续地夹着隔壁夫妻的燕好之声。他将手中的黄酒一饮而尽,只觉下腹热意渐起,甚是郁燥。所幸四下无人,于是也不避忌,背靠井沿,将手大刺刺伸进裤中揉弄。
他甚少自己做这事。偶一为之,半晌不得门径,只觉身上愈发难捱。如此盘弄许久,方勉强得了些趣儿,正欲舒爽之时,忽听得院门处窸窣轻响。宋祈年正在要紧处,本不欲理会,那窸窣声却大了起来,夹着几声轻轻的叩门声,似乎还有阵阵呜咽。他只得暴躁起身,一面系裤带,一面放下门闩,压着怒气道:门外是哪个?
谁知这一开门,心中便是一惊。
清白月光下,静悄悄地站着个头戴斗笠的少年。瘦小伶仃,面色憔悴,只一双眼睛,黑多白少,莹润至极。此刻正抬起头,湿漉漉,怯生生地望着他。
宋祈年一怔之下,很快回神,那股惊疑之感也一闪而逝。见眼前只是个寻常的流民,心中好生不耐:你找谁?
那少年被他一吓,眼圈登时红了,话也讲不利索:不不找谁郎,郎君你们这里,雇雇工么?
少年自言姓舒,武阳郡人,父母俱已亡故,来江南投亲。不想亲戚已不在人世,辗转流落吴州,只求有口饭吃。